珍收戒童奴,常畏爪沈触
出处:《制騣披巾一首》
明 · 沈周
苦暑欲露顶,不谨见客恧。
轻巾思缉騣,求工适良俶。
沈虑揆之久,载难逊未熟。
岂以庶帽儗,角屋系有幅。
重谓高士饬,方作手三沐。
引缕针肖梭,转指往来续。
一转一成缔,玲珑万目属。
匀匀布烟华,眇眇绚雾縠。
工云费心思,微酒不能赎。
积功月尚半,使我百鸱覆。
著之若无巾,了了顶颅秃。
尘漏风飔入,凉得敬亦足。
珍收戒童奴,常畏爪沈触。
未效郭漫垫,敢就陶亵漉。
傍诧长仙标,孤坐映修竹。
轻巾思缉騣,求工适良俶。
沈虑揆之久,载难逊未熟。
岂以庶帽儗,角屋系有幅。
重谓高士饬,方作手三沐。
引缕针肖梭,转指往来续。
一转一成缔,玲珑万目属。
匀匀布烟华,眇眇绚雾縠。
工云费心思,微酒不能赎。
积功月尚半,使我百鸱覆。
著之若无巾,了了顶颅秃。
尘漏风飔入,凉得敬亦足。
珍收戒童奴,常畏爪沈触。
未效郭漫垫,敢就陶亵漉。
傍诧长仙标,孤坐映修竹。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制騣披巾一首》描绘了夏日酷暑中制作头巾的过程和感受。诗中,诗人苦于炎热,想要露出头顶透气,但又因不希望失礼于客人而感到惭愧。他精心思考,决定缝制一条轻便的头巾,寻求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来完成。
在制作过程中,诗人深思熟虑,意识到这并非寻常帽子可比,头巾的设计需要精细且有层次感。他细致地指导针线穿梭,每一线交织都如同缔结一种精致的艺术。头巾织出的纹理如烟霞般绚丽,虽耗尽心思,但诗人认为即使微醉也无法赎回这份工艺的价值。
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头巾还未完成一半,诗人却已感到清凉,仿佛头顶的秃发也得到了遮盖。他珍视这件作品,告诫仆人小心呵护,以免损坏。诗人自嘲没有郭漫垫那样的潇洒,也不敢像陶渊明那样随意,而是独自欣赏着头巾映衬在修竹下的雅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沈周对手工艺品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讲究,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清凉与高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