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唐 · 张九龄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
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
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
今来重馀论,怀此更终朝。
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
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
今来重馀论,怀此更终朝。
注释
清秋:指秋天气候清爽的时期。发高兴:引发内心的欢悦。
凉月:凉爽的月夜。
闲宵:闲适的夜晚时光。
光:月光。
逐:追逐。
露华:露珠的光彩。
满:遍布,满地。
情:情感。
因:随着。
水镜:如水般明净的月影。
摇:轻轻摇曳。
同时:同时期,同时刻。
亦:也。
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异路:不同的道路,比喻各奔前程。
无相招:无法互相招呼。
美景:美丽的景色。
向空尽:空自消逝,指美景逐渐消失。
欢言:欢声笑语。
随事销:随着事物变迁而逐渐消散。
忽听:忽然听到。
金华作:金秋的乐曲,指秋天美妙的音乐。
诚如:确实如同。
玉律调:美玉般和谐悦耳的音律。
南宫:古代指太子所居之宫,这里泛指宫廷中的重要场所。
尚为后:尚在后头,指尚未举行。
东观:东面的观景台或楼阁,这里代指广阔的景观。
何其辽:何等辽阔,形容非常广阔。
名数:身份、名望。
虽云隔:虽然看似有别。
风期:风雅的志趣,高尚的情操。
幸未遥:庆幸并未遥远,指仍能保持相近的志趣。
今来:如今,到现在。
重馀论:重新提及这些话题。
怀此:心中怀想这些。
更终朝:直至终日,一整天都在想。
翻译
清秋时节引发内心的欢悦,凉爽的月夜又增添闲适的时光。月光追逐着满地的露珠,熠熠生辉,情感随着如水般明净的月影轻轻摇曳。
虽然我们同时目睹此景,却因各奔前程无法互相招呼。
眼前的美景空自消逝,欢声笑语随着事物变迁而逐渐消散。
忽然传来金秋的乐曲,其音律如同美玉般和谐悦耳。
南宫的盛会尚在后头,东观的景致又是何等辽阔。
虽然身份名望看似有别,但风雅的志趣庆幸并未遥远。
如今重提这些话题,心中怀想直至终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秋夜晚的月光景象,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两句,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秋夜场景,其中“高兴”二字暗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而“闲宵”则是对这静谧夜晚的一种形容。
接着,“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两句,以月光如水、露珠似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定。其中“光逐露华满”描绘了月光洒在露珠上的景致,而“情因水镜摇”则是对这种景致引起的情感共鸣。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一句,表明诗人与友人的隔绝状态,即便是在同一个时刻,望着同一轮月亮,但由于各自身处不同的道路,没有相互召唤的可能。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两句,则是对这份美好但又易逝的景致和情感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这些美好的时刻和话语最终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两句,是对音乐的赞美,它们如同高贵的金华之声,如同精美的玉制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一般悦耳动听。
“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一句,通过对建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广阔。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两句,则是对友人之间虽然因名声而相连,但因距离而感到难以及时会面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时间还未远,但也希望这个“风期”(可能指特定的季节或时刻)能早点到来,以便能够见面。
最后,“今来重馀论,怀此更终朝”一句,是诗人的决心,表示他将会继续在这清晨回味和讨论过往的美好,与之共度剩下的时间。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露珠、水镜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音乐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