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出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明 · 释函是
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夜景图。诗人以“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开篇,将自己比作老树,孤独地栖息在高峻的山峰之上,隐喻着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守的心境。接着,“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两句,通过钟声和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则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寂静与纯净,即使在严冬,也难觅飞鸟的踪迹;等到春天来临,花朵也不再选择特定的栖息之地,自由绽放。这种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最后,“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表达了诗人虽外表看似散淡,但内心却有着坚定的自我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