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初长安识君面,四十才华正强健全文

我初长安识君面,四十才华正强健

出处:《送张知县邦达
明 · 王绂
我初长安识君面,四十才华正强健
北海云鹏翅欲张,南山雾豹文初变。
自言来京已三载,足迹劳劳半邮传。
东浮浙水驾风涛,西上苍梧蹑云巘。
怀中无复茂才金,身上空馀慈母线。
别去无何忽相报,近得高闲适安便。
乃知优给有庠序,择师教育君膺选。
绛帐三间坐百人,青衿一字数千遍。
三略才过又六韬,终日吾伊不知倦。
吁嗟天意谅有在,有美如平岂贫贱。
今年诏下大搜贤,公论推君当鹗荐。
扶摇直上试天官,一策敷陈云锦绚。
赏音不独主司惊,啧啧旁观尽称善。
绿绶初垂何所之,独向炎方宰花县。
炎方近年无瘴疠,民物安然乐丰羡。
远徼尤宜宽政施,皇恩有待仁风扇。
此行所重民社寄,临别肯为儿女恋。
秦淮弱柳垂青青,折取长条共攀饯。
沙口帆移燕语留,花前酒续莺声劝。
明朝应度岭头云,千里相思一回眷。
迟子三年政绩成,还来此地重相见。
薏苡曾为马援珠,归囊肯带包公砚。
骥足应知难久淹,嘉声又达明光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为友人张知县邦达赴任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张知县才华横溢、勤奋好学的形象,并预祝他在新任上政绩卓著,造福一方。

首句“我初长安识君面”,点明诗人与张知县初次相识于长安,暗示两人友情深厚。接着“四十才华正强健”赞扬张知县正值壮年,才华横溢。接下来几句通过“北海云鹏”、“南山雾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张知县志向远大、才气焕发的状态。

“自言来京已三载,足迹劳劳半邮传”写出了张知县在京的辛勤生活。“东浮浙水驾风涛,西上苍梧蹑云巘”则展现了他游历四方、追求学问的决心和毅力。然而,“怀中无复茂才金,身上空馀慈母线”两句则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

“别去无何忽相报,近得高闲适安便”表达了诗人对张知县近来的消息感到欣慰。接着“乃知优给有庠序,择师教育君膺选”预祝张知县在新的职位上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导,成为优秀的人才。

“绛帐三间坐百人,青衿一字数千遍”描绘了张知县在教育岗位上的辛勤工作和对知识的渴求。“三略才过又六韬,终日吾伊不知倦”进一步赞扬了他的勤奋和专注。

“吁嗟天意谅有在,有美如平岂贫贱”表达了对张知县才能的肯定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今年诏下大搜贤,公论推君当鹗荐”预祝张知县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推荐。

“扶摇直上试天官,一策敷陈云锦绚”预想张知县仕途顺利,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赏音不独主司惊,啧啧旁观尽称善”则表达了对张知县才能的广泛认可。

“绿绶初垂何所之,独向炎方宰花县”描述了张知县即将前往炎热地区任职。“炎方近年无瘴疠,民物安然乐丰羡”表达了对当地环境的乐观态度。“远徼尤宜宽政施,皇恩有待仁风扇”预祝张知县能施行仁政,造福百姓。

“此行所重民社寄,临别肯为儿女恋”体现了张知县对职责的重视和对家人的不舍。“秦淮弱柳垂青青,折取长条共攀饯”以秦淮河畔的柳树为背景,象征离别的伤感。“沙口帆移燕语留,花前酒续莺声劝”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

“明朝应度岭头云,千里相思一回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迟子三年政绩成,还来此地重相见”预想三年后张知县政绩显著,两人再次相聚。“薏苡曾为马援珠,归囊肯带包公砚”以历史典故比喻张知县将带着荣誉和成就归来。“骥足应知难久淹,嘉声又达明光殿”预祝张知县功成名就,声名远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张知县才能和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