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金馔玉非我欲,但愿眉寿双松坚
出处:《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
宋 · 郭祥正
古云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孝子寻亲不辞远,草蹻负米离番川。
西从荆州望夔国,扪萝蹑石穿林巅。
峡山愈深人迹绝,但闻悲风泠涧声潺湲。
汲溪钻火行复餐,夜宿茅屋衣裳单。
回看江南路九千,一见归客吞悲酸。
寄声吾母形骸安,慎勿为语皮皴乾。
涪州城西遇征蛮,城门防盗白昼关。
抚膺仰天涕汍澜,见亲之难难于蜀道难。
成都渐近心稍宽,踊跃可得瞻耆颜。
父昔离家子方孕,子得见父今壮年。
胡弗归兮死敢请,慰我慈母心悬悬。
三往三返又十载,孝子执辔方言还。
番人闻归竞嗟喜,夫妇白首重团圆。
诛茅立屋奉甘旨,陈侯篆榜名怡轩。
春禽提壶助春饮,綵衣自舞春风前。
腰金馔玉非我欲,但愿眉寿双松坚。
朝熙熙,暮熙熙,谁将朱丝绳,奏我怡轩诗。
孝子寻亲不辞远,草蹻负米离番川。
西从荆州望夔国,扪萝蹑石穿林巅。
峡山愈深人迹绝,但闻悲风泠涧声潺湲。
汲溪钻火行复餐,夜宿茅屋衣裳单。
回看江南路九千,一见归客吞悲酸。
寄声吾母形骸安,慎勿为语皮皴乾。
涪州城西遇征蛮,城门防盗白昼关。
抚膺仰天涕汍澜,见亲之难难于蜀道难。
成都渐近心稍宽,踊跃可得瞻耆颜。
父昔离家子方孕,子得见父今壮年。
胡弗归兮死敢请,慰我慈母心悬悬。
三往三返又十载,孝子执辔方言还。
番人闻归竞嗟喜,夫妇白首重团圆。
诛茅立屋奉甘旨,陈侯篆榜名怡轩。
春禽提壶助春饮,綵衣自舞春风前。
腰金馔玉非我欲,但愿眉寿双松坚。
朝熙熙,暮熙熙,谁将朱丝绳,奏我怡轩诗。
鉴赏
这首诗《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以“孝”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孝子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诗中开篇即引用了“蜀道难”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孝子寻亲之路的艰难险阻,不仅有地理上的险峻,更有心理上的煎熬。孝子不畏艰难,徒步跋涉,穿越荆棘,攀越高山,面对的是深邃的峡谷和绝无人烟的荒野,只有悲风和泠泠的涧水声相伴。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还要面对夜晚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然而,正是这份对家人的深深挂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孝子终于接近了家乡,心中充满了对再次见到亲人的渴望。当他回望来时的路,感慨万千,泪如泉涌。在与母亲重逢的那一刻,所有的辛酸和疲惫都化作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他向母亲传达了自己平安的消息,提醒她不要为自己的艰辛而担忧,因为能够再次相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孝子与家人团聚后的温馨场景。他们重建家园,共同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春天的鸟鸣、欢快的舞蹈以及丰盛的食物,都成为了他们幸福生活的注脚。孝子的心愿是希望父母长寿,如同松柏一般坚韧不拔,无论朝夕,都能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子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孝道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家庭生活画卷,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美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