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只是衔恩遇,非关重别离全文

只是衔恩遇,非关重别离

出处:《南行感怀四十首
明 · 区大相
常时怀脉脉,欲去更迟迟。
只是衔恩遇,非关重别离
能鸣常愧雁,以智不如葵。
借问亡羊子,岐中更有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南行感怀四十首》中的第三十七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别离、忠诚与选择的复杂情感。

首句“常时怀脉脉”,诗人以“脉脉”形容内心深处的深情与思念,表达了一种长久而深沉的情感状态,仿佛心中总有一股温柔的力量在默默涌动,难以言表却又时刻萦绕心头。

接着,“欲去更迟迟”,在即将分别之际,诗人内心的犹豫与不舍更加明显,每一次想要离开的动作都显得格外迟缓,似乎每一次的迈出都是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只是衔恩遇,非关重别离”,这两句揭示了诗人情感的深层原因。他之所以如此深情,是因为感激与珍惜那些给予他恩遇的人或事,而非单纯因为别离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对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的珍视。

“能鸣常愧雁,以智不如葵”,诗人将自己比作雁与葵,表达了对自己能力与智慧的谦逊态度。雁能高飞远行,传递信息,而自己却只能低吟浅唱;葵虽知向阳而生,但智慧不及葵,无法像葵那样坚定地追求光明。这不仅是自谦,也是对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最后,“借问亡羊子,岐中更有岐”,诗人以一个疑问结束,引人深思。亡羊子的故事寓意着迷失与寻找,而岐中的歧路则象征着人生的多选与抉择。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即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以及在选择之后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路径可走。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命运的选择,也触及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别离、忠诚、选择等主题的深入探索,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