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全文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出处:《送县宰赴召
宋 · 萧仲才
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
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
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拼音版原文

chūzǎinánbāngguòrǎnqiúliáojiāngluòfānqiū

zhǔēncháotiānshīyīngháiliú

piàndānxīnshēnguóshùjīngbáiwèimínchóu

réngònghuìshēngxiàngdàidiāochánguānwèixiū

注释

出宰:离任去做辅佐。
冉求:人名,孔子的学生。
潦江:形容江水泛滥。
木落:树叶凋零。
番秋:四季更替。
主恩:君主的恩惠。
父母:比喻君主。
失哺:失去哺乳。
伏地:趴在地上。
丹心:忠诚的心。
国虑:国家的忧虑。
为民愁:为百姓担忧。
生祠像:为纪念某人而建的祠堂画像。
戴貂蝉:古代官员的官帽装饰,此处指做官。
官未休:官职还未结束。

翻译

他离开家乡去辅佐冉求,经历了四次秋冬的变迁。
如同主上恩情如父母般离去,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地上哭泣。
他满腔赤诚忧虑国家,白发苍苍只为百姓的忧患。
乡亲们共同绘制他的生祠画像,但他并未因官位而停止为人民服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仲才所作的《送县宰赴召》。诗中描绘了一位县令离任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惋惜之情。首联“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以历史典故起笔,暗示县宰如同古代贤臣冉求般才德出众,此时正值秋季,江边草木凋零,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颔联“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运用比喻,将县令比作养育百姓的父母,他接受朝廷的召唤离去,犹如父母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令人动容。颈联“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直接抒发了县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因操劳而早生的白发。

尾联“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写当地百姓对县令的怀念,他们甚至在县令离任后仍绘制画像以示尊敬,希望他能继续为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挽留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对地方官员尽职尽责、深受爱戴的形象。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