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非要务,顾足烦经营
出处:《次张菊存送陈无逸澧阳教》
宋末元初 · 龚璛
浮云日东征,大江泻秋晴。
一仕四千里,公无离别情。
如何我辈人,后此百年生。
茫茫古人饥,种葵不盈烹。
校官非要务,顾足烦经营。
聊为三径资,殆误举烛明。
欣然便成往,分甘为穷并。
腹书不及口,久矣君不惊。
儒生坐常格,夫岂争功名。
亦有下禄隐,何妨卿自卿。
台阁习汉事,谁当慕黄琼。
今日南士望,我方观顾荣。
相与任时运,终期白鸥盟。
一仕四千里,公无离别情。
如何我辈人,后此百年生。
茫茫古人饥,种葵不盈烹。
校官非要务,顾足烦经营。
聊为三径资,殆误举烛明。
欣然便成往,分甘为穷并。
腹书不及口,久矣君不惊。
儒生坐常格,夫岂争功名。
亦有下禄隐,何妨卿自卿。
台阁习汉事,谁当慕黄琼。
今日南士望,我方观顾荣。
相与任时运,终期白鸥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陈无逸赴澧阳任职的送别情景。首句“浮云日东征,大江泻秋晴”以自然景象开篇,暗示友人的行程如浮云般飘忽不定,但秋高气爽,寓意着前程光明。接下来,“一仕四千里,公无离别情”表达了对友人长途任职的感慨,虽然路途遥远,但友人似乎并无离愁别绪。
诗人反思自身,“如何我辈人,后此百年生”,感叹人生短暂,古人尚且有饥饿之苦,而自己只能种葵度日,感叹世事艰辛。他劝慰友人不必过于追求官场事务,“校官非要务,顾足烦经营”,不妨以简朴生活为乐,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
诗人进一步表示,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无需过多追求,可以为朋友提供一些帮助,“聊为三径资,殆误举烛明”。他期待与友人共享清贫,即使学问不如口才,也无需为此忧虑。接着,诗人提到读书人不应过于执着于功名,即使身处低微也能保持高洁,“儒生坐常格,夫岂争功名”。
最后,诗人寄语友人,尽管身处台阁,但仍应学习古代贤人黄琼的品格,不慕权贵。他期待未来的南士能有更高的期望,而自己则愿与友人同舟共济,最终达成归隐的理想,结为白鸥之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