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出处:《吉祥寺僧求阁名》
宋 · 苏轼
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过眼:转瞬即逝。荣枯:繁荣与衰败。
电与风:比喻快速变化。
那得:怎能。
似花红:像花儿般鲜艳。
上人:高僧。
宴坐:静坐。
观空阁:在空阁中观想。
观色:观察万物的颜色。
色即空:万物皆空。
翻译
眼前的一切繁荣衰败如同电闪雷鸣和风过无痕,长久以来,哪有事物能像花儿那样鲜艳夺目。高僧静坐于空阁之中,观察着万物的颜色和虚空,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皆为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反映了他超脱世俗、达观人生的哲学思想。开篇“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两句,通过对比春天繁花与秋叶凋零的情景,表达了万物无常的佛法思想,亦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看破。"过眼"二字,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慨。
接着,“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两句,则描绘了一位高僧在清净的禅堂中冥想的情景。“上人”指的是修行高深的僧人,“宴坐观空阁”则形象地表达了他超脱尘世,心无挂碍的状态。而“观色观空色即空”一句,直接点出了佛教中“万法皆空”的核心思想,即一切有为法都是空性的,不可执着。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和描绘,传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这种文字游戏也体现出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他巧妙地将禅意与诗意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