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全文

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

出处:《清明述怀二首
明 · 李云龙
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
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
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
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
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
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
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
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清明述怀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童年时期与家人共度清明节的情景,以及成年后因远离家乡,无法亲自祭扫先人的遗憾之情。

首句“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诗人回忆起自己还是孩童时,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与家人一同前往祖先的墓地祭祀的情景。接着,“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两句,点明了家族的历史背景和祖先的职位,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描述了家族成员每年都会聚集在祖先墓前,追思先人的场景。“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则表明诗人跟随父亲和兄长的脚步,提前准备祭祀所需的物品。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描绘了父母在祭祀前忙碌的身影,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表现了父亲在劳作之余,给予孩子关怀和休息的温馨画面。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写出了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安慰。“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父母离世的感慨。

最后,“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乡,无法亲自祭扫先人的无奈和遗憾。“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则以松树和楸树环绕的墓地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故土和先人的思念之情。“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以夜鸟的啼声和诗人的眼泪,进一步强化了哀思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