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
出处:《横山堂二首 其一》
宋 · 汪藻
早冠清朝玉笋班,忽乘归兴拂衣闲。
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
人坐数州空翠下,月行万顷水云间。
当时范蠡曾知此,那得扁舟去不还。
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
人坐数州空翠下,月行万顷水云间。
当时范蠡曾知此,那得扁舟去不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早年官居高位的文人,突然萌生了归隐之心,辞官退隐,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早冠清朝玉笋班”描绘了这位文人早年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犹如玉笋般高洁。接着,“忽乘归兴拂衣闲”则转折到他突然兴起的归隐之意,拂去官场的尘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以诗酒为伴,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他将自己融入自然,与山水共存,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诗酒天地。
“人坐数州空翠下,月行万顷水云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他坐在群山环绕的绿意之中,而月亮则在广阔的水面与云层之间缓缓移动,这样的画面既静谧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当时范蠡曾知此,那得扁舟去不还。”这里引用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范蠡的故事。范蠡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了隐退,驾着小船离开,不再回来。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范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决心追随先贤的脚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内心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