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奴倘会清妍意,免得红裙逐翠楼
出处:《赠叶洞春画葡萄》
宋末元初 · 陈普
引蔓牵藤寸管头,扶骊剔蚌出风流。
三千龙女抛珠佩,一个儒生拥碧油。
莫是前生封即墨,便堪作酒博青州。
齐奴倘会清妍意,免得红裙逐翠楼。
三千龙女抛珠佩,一个儒生拥碧油。
莫是前生封即墨,便堪作酒博青州。
齐奴倘会清妍意,免得红裙逐翠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引蔓牵藤:比喻巧妙地引导或牵连。寸管头:可能指精巧的工艺品或乐器。
扶骊剔蚌:精心雕刻的动作,可能指制作某种艺术品。
风流:这里指艺术的优雅和风采。
三千龙女:夸张的说法,形容众多美女。
珠佩:珍珠装饰品,代表珍贵和华丽。
碧油:绿色的玉器,可能象征财富或地位。
前生封即墨:可能指过去的显赫身份或荣耀。
博:换取,交易。
青州:古代地名,这里代指美酒。
齐奴:可能是诗人的自指或者友人。
清妍意:清雅美好的意境。
红裙逐翠楼:红裙女子追逐楼阁中的绿色,暗示世俗的追求。
翻译
一根藤蔓牵引着寸管头,精心雕琢中展现出风雅。无数龙女抛下她们的珍珠饰品,一个书生怀抱着绿色的玉器。
难道是前世封疆即墨的荣耀,足以换取美酒在青州畅饮。
如果齐奴能理解这份清雅之美,就无需让红裙女子追逐楼阁中的绿意。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赠叶洞春画葡萄》,作者陈普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诗中描绘了叶洞春画葡萄的技艺高超,犹如蔓藤延伸,从画笔中展现出葡萄的丰姿。"引蔓牵藤寸管头"形象地刻画了画家细致入微的笔触,"扶骊剔蚌出风流"则赞美他如同从贝壳中精心提炼出珍珠般的葡萄美态。
接着,诗人以"三千龙女抛珠佩"形容画中的葡萄晶莹剔透,犹如龙女抛洒的珍贵饰品,而"一个儒生拥碧油"则将欣赏者比作儒生,沉醉于这幅画作的绿色世界中。诗人进一步联想到,如果能以此画换得美酒,即便是青州的好酒也值得。
最后两句,"齐奴倘会清妍意,免得红裙逐翠楼",表达了对画作背后深意的理解和赞赏,认为叶洞春的画作具有清雅之美,足以让女子们放弃追逐世俗繁华,体现出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又传达了对艺术作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