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忆读书处,鹤唳猿啼白昼寒
明 · 释函是
鹿迹难寻木叶乾,紫泥何事到云端。
一人显晦千秋系,百代楼台几日欢。
青松自荫讲堂静,画栋高临流水漫。
不堪回忆读书处,鹤唳猿啼白昼寒。
一人显晦千秋系,百代楼台几日欢。
青松自荫讲堂静,画栋高临流水漫。
不堪回忆读书处,鹤唳猿啼白昼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游访白鹿洞书院的场景,表达了对书院修复者的敬意以及对往昔读书时光的怀念。首句“鹿迹难寻木叶乾”以鹿踪难觅和落叶干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寂寥氛围。接着,“紫泥何事到云端”一句,通过将修复书院的泥瓦比喻为紫泥,上升至云端,象征着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与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一人显晦千秋系”强调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即使是一人之力,也能决定千秋之局。“百代楼台几日欢”则感叹了历史变迁中,楼台虽美,欢乐却短暂,蕴含着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青松自荫讲堂静,画栋高临流水漫”两句,以青松的静谧与画栋的高耸,对比描绘了书院的宁静与宏伟,同时也暗示了知识与学问的永恒价值。最后,“不堪回忆读书处,鹤唳猿啼白昼寒”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读书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些许哀愁,鹤唳猿啼的自然景象,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孤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白鹿洞书院修复的赞叹,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教育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