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种德看成功,远在子孙应可卜
出处:《李氏种德斋诗》
元 · 赵孟頫
一年之计种谷,十年之计种木。
百年种德知何事,插架鳞鳞书满屋。
世人责报嗟何速,我自无心徼后福。
日中为市百贾闹,竞逐锥刀蛾赴烛。
鬻书之利虽云薄,要令举世沾膏馥。
为贤为智皆由此,耕也未必能干禄。
他年种德看成功,远在子孙应可卜。
百年种德知何事,插架鳞鳞书满屋。
世人责报嗟何速,我自无心徼后福。
日中为市百贾闹,竞逐锥刀蛾赴烛。
鬻书之利虽云薄,要令举世沾膏馥。
为贤为智皆由此,耕也未必能干禄。
他年种德看成功,远在子孙应可卜。
鉴赏
这首诗以“种谷”、“种木”与“种德”的类比,生动阐述了积累德行的重要性。开篇即以农事比喻,指出短期与长期的规划,引出“百年种德”的深意。接着,诗人通过“插架鳞鳞书满屋”描绘了知识积累的场景,强调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价值。随后,诗人从世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责报”的快速与“无心”的心态,表达了对个人功利追求的反思。
“日中为市百贾闹,竞逐锥刀蛾赴烛”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市场上的热闹景象,以及人们为了利益而争先恐后的场景,暗含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接下来,“鬻书之利虽云薄,要令举世沾膏馥”则转而赞美书籍的影响力,认为即使利润微薄,也能惠及大众,滋养人心。
最后,诗人以“为贤为智皆由此,耕也未必能干禄”总结,指出德行与智慧的培养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而物质的收获并非唯一目标。并以“他年种德看成功,远在子孙应可卜”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德行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深刻探讨了个人修养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长远利益与即时满足之间的抉择,体现了诗人对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