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
出处:《天童和尚赞》
宋 · 释宗杲
烹佛烹祖大炉韝,锻凡锻圣恶钳锤。
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罔涉离微。
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
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
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罔涉离微。
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
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
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对天童和尚的赞叹。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天童和尚的佛法修为和智慧。"烹佛烹祖大炉韝,锻凡锻圣恶钳锤"形象地展示了他超越常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如同在大熔炉中炼制佛祖之道,用严酷的修行磨砺自我。"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进一步强调他在佛法衰落之际力挽狂澜,救治人心于危难之时。
"善说法要,罔涉离微"赞美他的言传身教,精深微妙而不偏离佛法本真。"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则形容他不动声色间转化困境,创造出神圣的修行环境。"神澄定灵,雪顶庞眉"描绘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外貌的威严。
最后两句"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以艺术创作和智者迷失的对比,突出天童和尚的超凡智慧,连画师僧繇也无法企及,即使是智者梁宝公也未能完全领悟。结尾"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直接点明主题,称颂天童和尚为难得的知音,无人能及他的妙悟和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天童和尚深厚佛法造诣和独特人格魅力的赞美,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