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知何有,怡然向一樽
好古每开卷,居贫常闭门。
曙钟来古寺,旭日上西轩。
稍与清境会,暂无尘事烦。
静看云起灭,闲望鸟飞翻。
乍问山僧偈,时听渔父言。
体羸谙药性,事简见心源。
冠带惊年长,诗书喜道存。
小池泉脉凑,危栋燕雏喧。
风入松阴静,花添竹影繁。
灌园输井税,学稼奉晨昏。
此外知何有,怡然向一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避諠:避开喧嚣。傲世:自视清高。
幽兴:幽深的兴趣。
郊园:郊野园林。
好古:喜好古籍。
开卷:打开书卷。
居贫:生活贫困。
闭门:闭门不出。
曙钟:清晨的钟声。
古寺:古老的寺庙。
稍与:渐渐地。
清境:清静的境界。
灌园:灌溉园地。
井税:井田税。
怡然:悠然自得。
一樽:一杯酒。
翻译
避开喧嚣并非自视清高,幽深的兴趣在郊野园林中寻找快乐。喜好古籍常常打开书卷,虽然生活贫困却常常闭门读书。
清晨的钟声从古老的寺庙传来,朝阳升起照耀着西边的窗户。
渐渐地融入清静的境界,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静静看着云起云落,悠闲地望着鸟儿飞翔。
突然询问山中的僧人佛法,偶尔聆听渔夫的生活智慧。
身体虚弱熟悉草药特性,事务简单显露出内心的源泉。
感叹岁月催人老,却因诗歌书籍而感到生活的道义仍在。
小池边泉水汇聚,危楼上的新燕雏鸟喧闹。
微风吹过松林带来宁静,花朵增添竹影的繁复。
灌溉园地缴纳井税,学习农耕度过每日晨昏。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只愿悠然自得,对酒当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逸自得的隐士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乐于山林的生活态度。开篇“避諠非傲世,幽兴乐郊园”即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不愿意参与世间的是是非非,而是喜爱在偏僻的地方寻找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的“好古每开卷,居贫常闭门”表明诗人热爱古籍,每当翻阅古书时,便忘记了物质上的贫乏,只愿意关上门与世隔绝。早晨的钟声来自古老的寺庙,旭日映照在西边的窗棂上,都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稍与清境会,暂无尘事烦”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清净环境相遇时的心境,那是一种远离尘世烦恼的安详。紧接着,“静看云起灭,闲望鸟飞翻”表达了一种观察自然、享受宁静之美的状态。
“乍问山僧偈,时听渔父言”中,诗人偶尔询问山中的和尚,或是聆听捕鱼者的谈话,这些都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滋润。随后的“体羸谙药性,事简见心源”则表明了诗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以及对生活中简单之美的领悟。
接着,“冠带惊年长,诗书喜道存”表达了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诗书的热爱与珍视。小池中的泉水、危栋上的燕雏,都成为诗人欣赏的对象,而“风入松阴静,花添竹影繁”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最后,“灌园输井税,学稼奉晨昏”表明了诗人不仅在精神上与世隔绝,在物质生活中也自给自足。而“此外知何有,怡然向一樽”则是对除了这些之外的其他尘世所求都已释然的一种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理想,以及对于自然美景与精神宁静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