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
出处:《吊造微上人》
唐 · 张乔
至人随化往,遗路自堪伤。
白塔收真骨,青山闭影堂。
钟残含细韵,烟灭有馀香。
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
白塔收真骨,青山闭影堂。
钟残含细韵,烟灭有馀香。
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至人:指修养极高、超越世俗的人。随化:顺应自然变化,这里特指死亡。
往:离去,去世。
遗路:遗留的道路,此处比喻逝者留下的生活轨迹或影响。
自堪伤:令人自己感到悲伤。
白塔:白色的佛塔,通常用于安放高僧或德者的遗骨。
真骨:指逝者的遗骨,尤其是得道高人的遗骨,被认为是其精神或修为的象征。
青山:青翠的山峦,常用来象征宁静、永恒和超脱。
影堂:供奉先贤遗像或遗物的地方,此处特指为逝者设立的灵堂。
钟残:古钟残破,暗示岁月流转与人事变迁。
含细韵:蕴含着细微悠长的韵味,形容古钟虽残破但音色依然动听。
烟灭:香火熄灭,象征祭祀活动的结束或逝者已离世一段时间。
有馀香:仍有余香飘荡,比喻逝者的精神、德行或影响仍在人间流传。
松上斋乌在:松树上栖息的斋乌(一种专食素食的乌鸦),常被视为守护寺庙或墓地的吉祥鸟。
迟迟:缓慢、长久地。
立夕阳:在夕阳下久久站立,描绘出一幅寂静、哀婉的画面,也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持久不衰。
翻译
超凡之人随顺天命而离去,遗留的道路令人无限感伤。洁白的佛塔收纳了他们的真身,青翠的山峦环抱着静寂的灵堂。
古钟虽已残破,却仍蕴含着细微悠长的韵味;香火虽已熄灭,却仍有余香飘荡。
松树上栖息的斋乌仍在,它们久久地站立于夕阳之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名为《吊造微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吊唁一位仙逝者的诗歌。这位仙者生前可能是一位修行者或道士,因为诗中有“白塔收真骨”、“青山闭影堂”的描写,这些都是指墓葬和纪念死者的方式。
首句“至人随化往,遗路自堪伤”表达了仙逝者的离去与诗人对其生前修行道路的感慨。这里的“至人”指的是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人,即仙者;“随化往”则是说仙者已随着自然规律而去,留下了尘世间的一段路迹,而这路迹又带给诗人伤感。
接下来,“钟残含细韵,烟灭有馀香”进一步渲染了仙逝后的静谧与神圣。这里的“钟残”可能是指仙者生前用的道教礼仪中的法器,而现在只剩下了微弱的音响;“烟灭有馀香”则表明即使仙者的肉身已化为乌有,但仍留有一缕超凡脱俗的清香。
最后,“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描绘了一幅仙逝者生前修行之地的景象。这里的“松上斋乌在”可能是指仙者的灵魂或是诗人心中的影像还停留在那片松林中;“迟迟立夕阳”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仙者离去的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逝者生前修行之地的描写,以及对其离去后的哀思,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文化的理解和尊崇,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