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全文

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

出处:《诗偈 其一八一
唐 · 庞蕴
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
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
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
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

注释

惭愧:感到羞愧。
解脱:超脱世俗或苦难。
俗语话:日常俗气的话语。
不能听:无法接受。
闻财:听到财富。
耳不纳:耳朵不接受。
闻色:听到有关美色。
心不生:内心不起贪念。
不受:不被影响。
有无语:关于有或无的话题。
何虑:何必忧虑。
惺惺:清醒、明白。

翻译

我深感羞愧,只因双耳常渴望听到解脱的话语。
若说起日常俗语,其实我无法接受。
听到财富的话题,我的心不会贪婪;听到美色,我内心不动摇。
我不受任何有或无的言语影响,这样怎会忧虑不清醒呢。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是一篇表达佛家修行理念的短诗。诗中“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俗声音的不满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在佛教中,“解脱”是指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超然物外。

接下来的“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世间纷扰、金钱与情色的排斥。这里的“不能听”并非物理意义上的不听,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拒绝和超越。而“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则体现了佛家清净之心的修持,即在面对物质诱惑和情欲时,保持心灵的清醒与纯洁。

最后两句,“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纷争的心态。在这里,“有无”指的是世间一切是非善恶,而“不受”则意味着作者选择了心灵的独立自主,不为外界的喧哗所动。这也正体现了佛教中对内心平和、超脱世俗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