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六十五》
唐 · 寒山
乘兹朽木船,采彼纴婆子。
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
唯赍一宿粮,去岸三千里。
烦恼从何生,愁哉缘苦起。
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
唯赍一宿粮,去岸三千里。
烦恼从何生,愁哉缘苦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漂泊、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诗人以一个飘泊海上的旅者自比,乘坐一艘破旧的木船,在茫茫大海中前行。在这里,“朽木船”和“纴婆子”都是寄寓之物,象征着诗人的落魄与孤独。他们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面对的是连绵不绝的波涛,这些波涛如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地考验着诗人。
“唯赍一宿粮”表明了诗人的备受贫穷之苦,只能携带少量的食物,且行至距岸三千里的遥远海域,这个数字往往象征着非常大的距离和深度,不仅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这种生存状态充满了不确定性,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因此而充满了忧虑和烦恼。
“烦恼从何生”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而“愁哉缘苦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这里的“缘”字,意味着命运、因缘或是生活中的种种牵绊,“苦”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和悲观态度,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宿命论色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海上漂泊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恼。它以一种超脱世俗、自我放逐的姿态,展现了一种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怀,即才子对命运的抗争与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