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枕畔华胥人,才闻避纣复避秦,天然一曲桃花津
出处:《山居静养》
明 · 刘麟
古来明哲守厥身,天下国家难比伦。
有欲无欲恒守真,仙珠道玉保抱频。
澹泊无为康我神,蟠龙翥凤孰可驯。
华山枕畔华胥人,才闻避纣复避秦,天然一曲桃花津。
有欲无欲恒守真,仙珠道玉保抱频。
澹泊无为康我神,蟠龙翥凤孰可驯。
华山枕畔华胥人,才闻避纣复避秦,天然一曲桃花津。
鉴赏
这首诗《山居静养》由明代诗人刘麟所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以“古来明哲守厥身”开篇,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明智之士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赞美。接着,“天下国家难比伦”一句,既是对古代圣贤的推崇,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感慨。
“有欲无欲恒守真”,诗人强调无论外界诱惑如何,内心应保持纯粹,坚持自我。这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即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达到对外在世界的超脱与理解。
“仙珠道玉保抱频”一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词汇,象征着诗人追求的超越世俗的智慧与道德修养,如同仙人的宝物一般珍贵且常伴左右。这不仅是一种个人修为的体现,也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澹泊无为康我神”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通过“蟠龙翥凤孰可驯”这一句,诗人以龙凤比喻高洁的品质,表达了即使面对世间纷扰,也要保持自身高洁,不受外界影响的决心。
最后,“华山枕畔华胥人,才闻避纣复避秦,天然一曲桃花津”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图景。华山、华胥、桃花津等地名,都带有浓厚的隐逸色彩,暗示了诗人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中避世者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内心修养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