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出处:《听鸣禽》
宋 · 张耒
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流滞:漂泊,停留不前。江边:河边。
鬓已霜:两鬓已经斑白。
又闻:再次听到。
春鸟:春天的鸟儿。
啅:鸣叫。
朝阳:初升的太阳。
他时:将来某时。
北去:向北去。
怀:怀念。
陈迹:过去的经历或遗迹。
寒竹:稀疏的竹子。
疏梅:稀疏的梅花。
黄土冈:黄色的土岗。
翻译
我在江边漂泊,两鬓已如霜雪斑白再次听到春鸟在朝阳下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或冬初的景象,诗人站在江边,头发因寒冷而起了霜。春天的鸟儿开始在早晨的阳光中啼叫,这是季节更替的明显标志。诗人的心境则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色,他还在回忆往事,对北方某个地方怀有留恋,那里可能有一段陈旧的足迹或记忆。寒竹和疏疏的梅花点缀在黄土冈上,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寂寞的氛围。
诗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和无尽的怀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随着季节更迭而产生的情感波动。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的性格特点,他可能是一个喜欢深思熟虑,对过往有着浓厚情感的人。
总体来说,诗歌语言简洁明快,但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