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出处:《丁巳重阳》
唐 · 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登临:登山,常指在重阳节登高。
探得:寻找并得到。
黄花:通常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物。
客舍:旅店,旅馆。
连日雨:连续多日的雨水。
家山:故乡,家乡。
隔河砧:砧声隔河传来,象征对家乡的思念。
乱来:指战乱频繁。
耕桑计:耕田养蚕的生计。
济活:救济,维持生活。
自弃:放弃自我,这里指放下过去的忧虑和责任。
归鞭:归乡的马鞭,象征回归。
马鞯:马鞍下的垫子,此处代指马背或骑马。
翻译
重阳节还未到就已经去登山,寻找到菊花只能独自品饮。在客舍中欢喜地遇到连续下雨的日子,仿佛家乡的声音隔着河流传来。
战乱频繁已经忘记了耕种与养蚕的计划,病后就不再谈论救济他人的事。
自我庆幸能适应时势放弃过往,挥动马鞭时只能默默吟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前就已经登临山丘,独自品味黄花之美。外出时逢连日细雨,使得远离家乡的客舍也变得温馨起来。家乡的山峦似乎也因隔着河流而发出砧声,与诗人的心情产生共鸣。
诗人表达了对农事和纺织生活已经失去的计谋感到无奈,尤其是在病后更不愿意去讨论那些关于救济与生存的心事。然而诗人自我庆幸,在这个时节能够放下世俗的羁绊,专心致志地追寻自己的理想。
最后一句“归鞭唯拍马鞯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回程途中,只是轻抚着马鞍发出的声音,似乎在吟咏着什么,或许是在内心深处对这段旅程和所思所感进行反复的沉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超脱世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