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泪湿墓前土,心通泉下人全文

泪湿墓前土,心通泉下人

出处:《哭晁太史君石墓
明 · 谢榛
多士期东阁,孤怀向北辰。
名高太史笔,病剧长卿身。
匡世天何夺,怜才谁更真。
茫然隔气象,遽矣失经纶。
白舫云随榇,清秋月写神。
半生馀著作,万事已荆榛。
策杖来何晚,临风怆独频。
尚思排难处,一诺定交晨。
泪湿墓前土,心通泉下人
明年花自发,犹似玉堂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为悼念晁太史君石墓而作。诗中表达了对晁太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多士期东阁,孤怀向北辰”,以“多士”与“孤怀”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晁太史在众多学者中独树一帜,内心孤独却志向高远的形象。接着,“名高太史笔,病剧长卿身”两句,将晁太史的名声比作司马迁的笔墨,形容其文采斐然;同时,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晁太史虽才华横溢,却饱受疾病之苦。

“匡世天何夺,怜才谁更真”表达了对晁太史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对世间少有真正怜惜人才的现象表示感慨。接下来的“茫然隔气象,遽矣失经纶”则感叹晁太史未能施展其才华于世,留下遗憾。

“白舫云随榇,清秋月写神”描绘了晁太史去世后,其灵柩被白船载着,如同云随风行,清冷的秋月映照着他的精神。这既是对晁太史逝世情景的描写,也是对其精神永存的寄托。

“半生馀著作,万事已荆榛”回顾了晁太史一生的成就与未竟之事,表达了对其作品和未完成事业的惋惜。最后,“策杖来何晚,临风怆独频”表达了诗人自己未能及时前来吊唁的遗憾,以及面对晁太史墓时的深深悲痛。

“尚思排难处,一诺定交晨”则是对晁太史为人诚信、勇于担当品质的赞美,即使在离世之后,仍让人怀念其人格魅力。

“泪湿墓前土,心通泉下人”表达了诗人对晁太史的深情悼念,仿佛泪水湿润了墓前的土地,心灵与逝者相通,情感深厚。

“明年花自发,犹似玉堂春”则以花开花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但晁太史的精神如同春天的玉堂花开一般,永远绽放,永不凋零。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晁太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才凋零、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