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健宁烦策鸠杖,心闲无复梦刀州
阁笔罢批丹凤尾,拂衣初下六鳌头。
非缘荆渚依刘表,定欲箕山访许由。
北阙子牟终眷恋,南朝安石本风流。
明庭顾遇违三接,别墅生涯治一邱。
身健宁烦策鸠杖,心闲无复梦刀州。
素风有子堪传遗,禅论将谁共对酬。
白璧赐多应尚在,黄金散尽不须留。
人钦雅誉芝兰馥,帝忆嘉言水石投。
祖帐特令开上苑,归帆那肯待高秋。
几程邮驿经浓暑,千里山川见旧游。
已是抛官玉堂署,尚思陪宴井干楼。
时裁奏牍犹规谏,旋写丹经自校雠。
乡里高门表阴德,国朝惇史纪嘉猷。
枌榆旧业须重葺,香火前缘莫废修。
岁计将何资伏腊,龙阳千树木奴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拜章纳禄:接受恩典。归休:退休。
十二旒:皇帝的皇冠。
阁笔:放下笔。
荆渚:荆州。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
箕山:古代隐士居住地。
许由:传说中的隐士。
北阙:皇宫北门。
子牟:古人名。
眷恋:怀念。
南朝:历史上的南朝。
安石:王安石。
策鸠杖:拄杖。
邮驿:古代传递公文的驿站。
浓暑:酷暑。
井干楼:古代宫殿名。
伏腊:古代的两种祭祀。
木奴洲:比喻富饶之地。
翻译
接受恩典后就退休,亲自向皇帝辞别十二旒冕。搁下笔不再批阅奏章,离开皇宫走在六鳌山头。
若非因荆州投靠刘表,定会如许由隐居箕山。
北阙子牟始终怀念朝廷,南朝王安石本性风流。
在明庭受宠却违背多次接见,别墅生活专心治理田园。
身体健康无需倚杖出行,心中宁静不再梦回刀州。
朴素的风范有子可传承,禅宗讨论谁能与我共议。
白璧虽多应还在手中,散尽黄金无需保留。
世人敬仰你的高雅声誉,皇上铭记你的佳言如珠。
特地开放上苑以设宴,归航不愿等待秋天。
经过多程邮驿度过酷暑,千里山川重游旧地。
已离职于玉堂,仍怀念井干楼的宴饮。
时常撰写奏章进谏,随即抄写佛经自我校对。
家乡显赫家族彰显阴德,国家史书记录你的善举。
旧家园需要重新修缮,香火之事不可荒废。
如何筹备一年的节日所需,龙阳之地千木繁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亿的作品,名为《次韵奉和知府温尚书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韵》。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官职生涯的一种超然态度。
首句“拜章纳禄便归休,秘殿亲辞十二旒。”表明作者在获得了官职的赏赐后,便选择退隐,而不是沉迷于权力。这里的“拜章”指的是上奏章表,“纳禄”是接受俸禄,“秘殿”则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十二旒”可能暗示了朝廷的尊贵与庄严。
接着,“阁笔罢批丹凤尾,拂衣初下六鳌头。”描绘了一种官场生活的画面。“阁笔”指的是在高位上处理文书,“罢批”则是完成了审批工作,“丹凤尾”可能象征着高贵和权力,而“拂衣”、“六鳌头”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向往。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人物,如刘表、许由等,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回顾。而“北阙子牟终眷恋,南朝安石本风流。”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在后面的诗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心态平和的心愿,以及对友人之间情谊的珍视。同时,也不忘提及家乡的美好以及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点化,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