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万蚕争食叶,为文三峡泻惊湍
出处:《试诸生直庐书事》
宋 · 喻良能
长日初随綵线还,阴阴帘幕曲栏干。
白袍三百近洙泗,青桂两株如广寒。
下笔万蚕争食叶,为文三峡泻惊湍。
谁知潦倒真无补,不愧无毡愧素餐。
白袍三百近洙泗,青桂两株如广寒。
下笔万蚕争食叶,为文三峡泻惊湍。
谁知潦倒真无补,不愧无毡愧素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日:漫长的白天。綵线:彩色丝线。
阴阴:阴暗的。
帘幕:窗帘。
曲栏干:弯曲的栏杆。
白袍:学子的白袍。
洙泗:古代学府洙水和泗水的合称,这里指代儒家学府。
青桂:青翠的桂花树,象征高洁。
广寒:广寒宫,月宫,常用来形容清冷或仙境。
下笔:落笔。
万蚕:比喻众多学子。
食叶:形容学子勤奋学习。
三峡:这里比喻文思如江河奔腾。
泻惊湍:形容文思流畅。
潦倒:困顿,不得志。
真无补:真正没有帮助。
无毡:没有官职,无法施展抱负。
素餐:空领俸禄,指不劳而获。
翻译
漫长的一天随着彩色丝线回归,阴暗的帘幕下是弯曲的栏杆。三百名穿着白袍的学子聚集洙泗河边,两株青桂仿佛广寒宫中的景象。
落笔之际,仿佛万只蚕儿争抢叶片,写作时文思如三峡激流般奔涌。
谁能料到我如今困顿无益,只觉得愧对空有俸禄而无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试诸生直庐书事》。诗中描绘了考试场景,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学子们勤奋苦读的情景。首句“长日初随綵线还”,暗示考试开始,学子们如丝线般忙碌,随着时光流逝。接下来,“阴阴帘幕曲栏干”描绘了考场的环境,光线透过帘幕,映照在曲折的栏杆上,营造出严肃而静谧的氛围。
“白袍三百近洙泗”中的“白袍”指代学子们的儒服,暗示他们犹如三千弟子聚集在洙泗(古代儒家学府)附近,准备接受考验。“青桂两株如广寒”则以月宫中的青桂比喻高洁的学问,学子们如同嫦娥身边的仙子,追求知识的清高境界。
“下笔万蚕争食叶”运用比喻,形容学子们奋笔疾书,仿佛万千蚕儿争抢绿叶,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文三峡泻惊湍”进一步强调文章的气势,如长江三峡的激流奔腾,显示出他们的才思敏捷。
最后两句“谁知潦倒真无补,不愧无毡愧素餐”,表达了诗人对学子们的感慨。虽然他们可能生活简朴,但求知若渴的精神无愧于每日的粗茶淡饭,即使境遇困顿,也无怨无悔,体现出高尚的学术追求和坚韧的人格品质。整首诗寓教于乐,赞扬了学子们的刻苦精神和对知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