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总淹三辅吏,风尘何处不萧森
出处:《送陈比部使闽中》
明 · 李攀龙
西曹词赋有陈琳,南去其如草檄心。
百粤大云摇海色,九峰寒雨壮秋阴。
将军荡寇功名薄,使者衔恩日月深。
华发总淹三辅吏,风尘何处不萧森。
百粤大云摇海色,九峰寒雨壮秋阴。
将军荡寇功名薄,使者衔恩日月深。
华发总淹三辅吏,风尘何处不萧森。
鉴赏
这首《送陈比部使闽中》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陈比部即将前往福建(闽中)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友人旅途安危的关切。
首联“西曹词赋有陈琳,南去其如草檄心”以陈琳的典故起笔,暗喻陈比部才华横溢,如同陈琳一般,虽南行至福建,但其文采和决心犹如撰写檄文般坚定,展现出陈比部赴任的决心与豪情。
颔联“百粤大云摇海色,九峰寒雨壮秋阴”描绘了福建地区的自然景象,百粤之地的大云翻滚,海色被染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九座山峰在寒雨中显得更加峻峭,秋日的阴霾更加浓重,营造出一种壮丽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既展现了福建的地理特色,也暗示了陈比部旅程的艰辛与挑战。
颈联“将军荡寇功名薄,使者衔恩日月深”运用对比手法,将陈比部与古代将军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陈比部不同寻常使命的敬意。将军的功名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淡去,而作为使者的陈比部,却肩负着朝廷的深厚恩泽,其责任之重大如同日月般深远,体现了对陈比部使命的崇高评价。
尾联“华发总淹三辅吏,风尘何处不萧森”则表达了对陈比部年岁已高仍需在外为官的感慨,以及对官场风尘的普遍描述。华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三辅吏代表陈比部的官职,风尘则指官场的复杂与艰难,整个句子传达出对陈比部处境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福建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陈比部的深情厚谊和对其使命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