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师棒底少知音,一钵飘然辞故林
出处:《空山首座托钵参方因调其师馆》
明 · 王世贞
缘师棒底少知音,一钵飘然辞故林。
是处可登三昧地,何须忽起四摩心。
离山梅子从生熟,探水茱萸自浅深。
归到浴时须遣却,佛堂牢闭不容针。
是处可登三昧地,何须忽起四摩心。
离山梅子从生熟,探水茱萸自浅深。
归到浴时须遣却,佛堂牢闭不容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故乡,以钵为伴,游历四方,寻求佛法真谛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缘师棒底少知音”,表达了在师父严厉的教诲下,能真正理解并领悟佛法的人并不多,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孤独。接着,“一钵飘然辞故林”描绘了僧人手持钵盂,轻盈地告别熟悉的家园,踏上未知的旅程。
“是处可登三昧地,何须忽起四摩心”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不必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离山梅子从生熟,探水茱萸自浅深”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修行的过程,梅子的生熟、茱萸的深浅,象征着修行者在经历各种考验后,内心逐渐成熟与深化。
最后,“归到浴时须遣却,佛堂牢闭不容针”表达了修行者最终会回到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如同沐浴后的身心,佛堂的门紧闭,象征着修行者已达到心灵的最高境界,无需外在的干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僧人修行的艰辛与追求,以及最终达到心灵净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