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
出处:《蒿洲闻驴鸣》
清 · 李宪噩
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
立边村径远,归处柳烟横。
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
立边村径远,归处柳烟横。
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
鉴赏
这首诗《蒿洲闻驴鸣》是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于蒿洲之地,傍晚时分听到驴鸣之声,引发的思乡之情。
首句“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以典故引入,暗喻诗人与王粲(字仲宣)一样,对自然之音有着独特的喜爱和敏感,但又以“岂解”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并非寻常人所能理解,增添了一层深意。
接着,“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点明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江边传来驴鸣,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里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视觉的“薄暮江头”与听觉的“驴鸣”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郁。
“立边村径远,归处柳烟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景象,远处的村落,归途的柳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这里的“边”字,不仅指地理位置的边缘,也暗含着诗人情感的边缘,即对故乡的深切渴望与现实的遥远之间的矛盾。
最后,“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对中原故乡的亲近感,以及岭南地区与之不同的声音体验。这句话不仅深化了思乡的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独特声音的珍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蒿洲闻驴鸣这一日常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