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出处:《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清 · 严遂成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
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
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
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鉴赏
此诗《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诗中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功过的深刻思考。
首联“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以北使入朝问安之事,暗喻国家间微妙的紧张关系,隐含着敌对国家的恐惧,巧妙地展示了外交与军事的双重考量。
颔联“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将张忠献公与秦桧、万里长城与曲端进行对比,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与影响。秦桧作为奸臣,其形象与张忠献公形成鲜明反差,而万里长城与曲端的破败,则象征着国家防御力量的削弱,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
颈联“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采石之战和富平之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同时也反映了张忠献公在这些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战略智慧。
尾联“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提出了对历史人物功过评价的疑问,引出对历史记载与个人主观判断的思考。南轩可能指的是宋代哲学家朱熹的别号,此处借以表达对历史评价复杂性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书写者面临的难题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