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云世日降,此道非殊伦
巴童更倡和,岂复歌阳春。
吁嗟去古远,大雅将谁陈。
圣朝复敦朴,清风荡嚣尘。
多君秉高志,卓荦思超伦。
晚生际今世,尚友怀古人。
亨衢纵逸辔,天池跃脩鳞。
分符守名郡,治本归清真。
香凝燕寝昼,吏散公庭春。
乃知汲长孺,卧理淮南民。
孰云世日降,此道非殊伦。
劝君终努力,垂辉映无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的《送太守之官》。诗中表达了对即将赴任地方官的太守的勉励与祝福。
首句“瓦缶获登荐,洗罍宁见珍”,以“瓦缶”比喻低微的地位,“洗罍”象征高尚的荣誉,表达出从低到高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珍惜。接着“巴童更倡和,岂复歌阳春”,通过对比巴童的简单唱和与阳春般的高雅音乐,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复杂性。
“吁嗟去古远,大雅将谁陈”,感叹时间的流逝,古代的高雅文化似乎难以再被传承。然而,“圣朝复敦朴,清风荡嚣尘”,在圣明的时代里,淳朴之风得以弘扬,污浊之气得以清除,展现出对当朝政治清明的期待。
“多君秉高志,卓荦思超伦”,赞扬太守拥有高尚的志向,追求超越常人的成就。接下来“晚生际今世,尚友怀古人”,表达了作为晚辈的诗人对古代贤者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代社会的反思。
“亨衢纵逸辔,天池跃脩鳞”,描绘太守在仕途上如鱼得水,自由驰骋;在治理上则如同在广阔的湖海中,施展才华,大展宏图。这既是对太守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
“分符守名郡,治本归清真”,指出太守将前往有名望的郡县任职,强调其治理的根本在于清正廉洁。这里体现了对官员道德品质的重视。
“香凝燕寝昼,吏散公庭春”,描绘太守在白天处理政务后,夜晚休息时,公堂内外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象征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官民和谐的关系。
最后,“乃知汲长孺,卧理淮南民”,引用汲黯的故事,赞美太守像汲黯一样,能够安心治理地方,为百姓谋福利。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对太守的敬意和对地方治理的期待。
“孰云世日降,此道非殊伦”,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不应改变。这是对太守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官员的期望。
“劝君终努力,垂辉映无垠”,最后诗人鼓励太守继续努力,希望他的光辉能照亮无限的未来,不仅在自己的任期,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