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往釐之,何以起涂炭
出处:《周文襄忱》
清 · 严遂成
江南财赋地,逋课八百万。
奉命往釐之,何以起涂炭。
吴平籍官田,租倍他郡半。
累减少苏息,平米法称善。
揆纲运立簿,辖总收握算。
置仓名济农,赈贷取赢羡。
水次得兑交,转漕去前患。
折草以帖斋,纳布式毋乱。
损耗供账科,缺额盐龟赡。
时复屏驺从,父老咨询遍。
忽焉匹马骑,往来历圩岸。
安知都堂尊,衣服固敝烂。
淤壅浚三江,沙柴垦二县。
馀波逮邻封,乞籴役舟泛。
岁积不可校,修葺广营建。
馈遗匪乾没,渔蠹或欺谩。
公物归之公,张弛为济干。
朝士丛谤议,奸民迭构煽。
二十一年前,十家九逃窜。
苦心著成劳,凶荒饱餐饭。
乃不以为功,抚膺发长叹。
郎署昔浮沉,挨宿资靖献。
张说珠记事,杨愔曲障面。
竹木贮陶侃,阴阳册刘晏。
以此经世才,况当土木变。
不得立于朝,度之绌攻战。
嗛嗛意未已,保全荷深眷。
厥后吴大饥,何人迹克践。
处处祭生祠,哭声震淮甸。
奉命往釐之,何以起涂炭。
吴平籍官田,租倍他郡半。
累减少苏息,平米法称善。
揆纲运立簿,辖总收握算。
置仓名济农,赈贷取赢羡。
水次得兑交,转漕去前患。
折草以帖斋,纳布式毋乱。
损耗供账科,缺额盐龟赡。
时复屏驺从,父老咨询遍。
忽焉匹马骑,往来历圩岸。
安知都堂尊,衣服固敝烂。
淤壅浚三江,沙柴垦二县。
馀波逮邻封,乞籴役舟泛。
岁积不可校,修葺广营建。
馈遗匪乾没,渔蠹或欺谩。
公物归之公,张弛为济干。
朝士丛谤议,奸民迭构煽。
二十一年前,十家九逃窜。
苦心著成劳,凶荒饱餐饭。
乃不以为功,抚膺发长叹。
郎署昔浮沉,挨宿资靖献。
张说珠记事,杨愔曲障面。
竹木贮陶侃,阴阳册刘晏。
以此经世才,况当土木变。
不得立于朝,度之绌攻战。
嗛嗛意未已,保全荷深眷。
厥后吴大饥,何人迹克践。
处处祭生祠,哭声震淮甸。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朝官员周文襄忱在江南地区治理财赋的艰辛与成就。诗中展现了其面对繁重任务和复杂社会环境时的智慧与决心。周文襄忱通过厘清税制、改革米价、设立济农基金、解决水运问题、规范物资分配、修复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经济状况和社会秩序。
诗中提到的“吴平籍官田”、“租倍他郡半”、“置仓名济农”等细节,反映了周文襄忱在土地管理和财政改革上的创新与努力。他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还重视水运交通的畅通,通过“水次得兑交,转漕去前患”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物流系统的优化。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周文襄忱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如“折草以帖斋,纳布式毋乱”,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损耗供账科,缺额盐龟赡”。这些措施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周文襄忱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包括来自朝廷内部的批评、地方势力的干扰,以及社会动荡带来的困难。尽管如此,他仍坚持自己的治理理念,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周文襄忱的敬意和对其贡献的认可,尤其是他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通过“苦心著成劳,凶荒饱餐饭”等诗句,诗人赞扬了周文襄忱在艰难时期为百姓谋福利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也是对中国古代官员治理智慧和为民服务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