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
出处:《过鸿门坂》
清 · 吴仰贤
军门开,鼓如雷,两雄高宴谋臣陪。
手提佩玦睨不语,鸊鹈对舞锋交摧。
居巢老翁不解事,真龙出入无死地。
但劝项王杀刘季,不谏项王杀义帝。
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
手提佩玦睨不语,鸊鹈对舞锋交摧。
居巢老翁不解事,真龙出入无死地。
但劝项王杀刘季,不谏项王杀义帝。
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仰贤的《过鸿门坂》描绘了楚汉争霸时期的一幕场景。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项羽在鸿门宴上与刘邦对峙的情景,展现了两位军事领袖的个性和智谋。
"军门开,鼓如雷",开门见山地描绘出宴会的紧张气氛,如同战鼓震天,预示着一场风云际会。"两雄高宴谋臣陪",点明了项羽和刘邦两大巨头的聚会,谋士们在一旁默默策划。
"手提佩玦睨不语",项羽手握象征决断的玉玦,目光犀利却沉默不言,显示出他的自信和决心。"鸊鹈对舞锋交摧",以鸟名比喻剑光交错,形象地展示了两人剑拔弩张的对抗。
"居巢老翁不解事",暗指范增虽有谋略,但未能说服项羽,暗示了项羽的固执。"真龙出入无死地",项羽自比为真龙,强调自己的不可战胜。然而,"但劝项王杀刘季,不谏项王杀义帝",则揭示了范增策略的局限,他只关注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影响。
最后两句"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表达了对刘邦最终胜出的肯定,认为他胸怀宽广,而范增的计策并未能扭转乾坤。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事件中的智谋较量和个人命运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