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
宋 · 叶梦得
弃家忽若遗,四海吴元常。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
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
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
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
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
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
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
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
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
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
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
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
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名为《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相吴元忠之母弟旧名惇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祝发云》。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崇敬。
首句“弃家忽若遗”,表达了友人毅然决然地舍弃世俗生活,投身于佛教修行的决心。接着,“四海吴元常”一句,点明友人的名字和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其远行的目的地——湖南。
“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两句,通过对比高官显爵与家庭琐事,强调了友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接下来,“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则进一步赞扬了友人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两句,诗人自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软弱与友人刚毅性格的对比,流露出对友人的钦佩之情。“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则直接赞美友人壮烈的志向和慷慨的行为,表明了对其行为的认同和支持。
“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虽屡遭挫折但仍坚持信念的敬仰之情。“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则描述了诗人自己身处世俗,却始终在旁默默支持友人的形象。
最后,“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喜悦,以及友人再次启程前往湖南的场景。“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在山中建起茅屋,共同修行,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舍弃尘世、追求精神世界的赞美,也有对自己内心软弱的自省,以及对未来与友人共同修行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