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持我诗,往为披?瞀
出处:《近者昌言多出诸贤之后有感一首》
宋 · 高斯得
吾观唐虞时,辅佐多世胄。
一时谋谟嘉,十世典刑旧。
古道日以衰,象贤始不懋。
近者梧桐鸣,多出芝兰秀。
杜李倡其前,刘胡继其后。
最后康乐公,卓出汉庭右。
元气倚迓续,疵国资匡救。
起予气为增,感事眉复皱。
彼出进士科,视此一何陋。
但贪一束刍,甘作三缄味。
真堪为仆僮,尚敢矜廉茂。
谁能持我诗,往为披?瞀。
一时谋谟嘉,十世典刑旧。
古道日以衰,象贤始不懋。
近者梧桐鸣,多出芝兰秀。
杜李倡其前,刘胡继其后。
最后康乐公,卓出汉庭右。
元气倚迓续,疵国资匡救。
起予气为增,感事眉复皱。
彼出进士科,视此一何陋。
但贪一束刍,甘作三缄味。
真堪为仆僮,尚敢矜廉茂。
谁能持我诗,往为披?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名为《近者昌言多出诸贤之后有感一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唐虞时期辅佐人才的追溯,表达了对古代贤良之风的怀念。他指出,随着时代变迁,古道渐渐衰微,但仍有如梧桐、芝兰般的贤才不断涌现,如杜甫、李白、刘禹锡、胡曾等人的优秀传统得以延续。诗人特别提到了康乐公,赞誉其在当时朝廷中的杰出贡献。
接着,诗人对比了近世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认为与古代贤才相比显得简陋。他认为,许多人只追求微薄的官禄,甘愿忍受束缚,失去了真正的德行和廉洁。诗人感慨万分,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诗歌,传播其意,揭示时弊。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道德品质的推崇,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