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破蜻蜓走,燕子穿花避鸦舅
出处:《螳螂捕蝉歌》
明 · 董纪
蜘蛛网破蜻蜓走,燕子穿花避鸦舅。
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
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
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
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
世间万事无不然,人或设机天却否。
莫将閒虑挂眉头,不如且进杯中酒。
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
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
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
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
世间万事无不然,人或设机天却否。
莫将閒虑挂眉头,不如且进杯中酒。
鉴赏
这首《螳螂捕蝉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通过一系列动物的行为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微妙平衡。
首先,蜘蛛网破蜻蜓逃,燕子穿花避鸦舅,描绘了自然界中弱小生物的生存策略。蜘蛛网的破败和蜻蜓的逃脱,以及燕子对危险的回避,体现了生物面对威胁时的智慧和适应性。
接着,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展示了宁静与和谐的一面。幽人醒来,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蝉鸣声在高柳间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随后,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揭示了自然界中的捕食关系。螳螂试图捕食蝉,但蝉对此一无所知;紧接着,黄雀也准备捕食螳螂,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捕食链。这一系列事件展示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接着,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描绘了人类介入自然界的场景。孩子们尝试用黏性物质捕捉小鸟,但当竿子移动时,小鸟受到惊吓,孩子也因害怕而收回了手。这一情节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及其后果。
最后,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描述了螳螂离开,蝉安然无恙的情景。螳螂最终离开了现场,蝉得以继续其生活,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一结局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整个诗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现象,探讨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适应性、捕食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界中的和谐共存。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复杂性,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避免过度干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