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渎水中大,寻源河最长
出处:《渡黄河舟子作难久之乃渡》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四渎水中大,寻源河最长。
未必通汉津,支机事荒唐。
导流始积石,以西入要荒。
龙门久东狭,横溃走徐梁。
奔流俟其定,势可一苇航。
我来桃源渡,浑浑流浊黄。
舣舟不肯济,奈此黄帽郎。
石濑投千金,贞女可怜伤。
未必通汉津,支机事荒唐。
导流始积石,以西入要荒。
龙门久东狭,横溃走徐梁。
奔流俟其定,势可一苇航。
我来桃源渡,浑浑流浊黄。
舣舟不肯济,奈此黄帽郎。
石濑投千金,贞女可怜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阔与复杂性,以及诗人渡河时的经历。首句“四渎水中大,寻源河最长”强调黄河在中国江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源头的遥远。接下来,“未必通汉津,支机事荒唐”暗指黄河水道并非直通汉地,而是曲折复杂,暗示了历史上治理的艰难。
“导流始积石,以西入要荒”追溯黄河的起源,从积石山开始,向西流入边远地区。诗人提到龙门处曾因地势变化而水势汹涌,流向不定。“龙门久东狭,横溃走徐梁”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在龙门处的险要和洪水横溢的情景。
“奔流俟其定,势可一苇航”表达了诗人期待黄河水流稳定后,能乘小舟轻松渡过。然而,“我来桃源渡,浑浑流浊黄”现实是诗人抵达桃源渡口时,黄河水色浑浊,波涛汹涌,难以轻易渡过。
最后两句“舣舟不肯济,奈此黄帽郎。石濑投千金,贞女可怜伤”描述了舟子的固执和诗人内心的无奈。诗人想要渡河,但舟子坚决不允,这使得诗人不得不付出昂贵代价(“投千金”),同时对贞女(可能象征黄河)的遭遇表示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黄河的自然景观和渡河经历,寓言般地反映了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展现了诗人对黄河的敬畏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