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出处:《赠黄蘖山僧希运》
唐 · 裴休
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休的作品,名为《赠黄蘖山僧希运》。诗中描绘了一位佛教高僧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诗人对其敬仰之情。
“曾传达士心中印”表明这位僧人的德行和智慧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
“额有圆珠七尺身”则是对僧人外在形象的描写,圆珠可能指的是其头顶上的肉珠或者是佛教中的某种标志,而七尺身则形容其高大。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以及僧人可能在修行中历经艰苦,最后到达某个地方的景象。这里的“挂锡”是一种比喻,形容长时间的修行;“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则是对僧人旅途中的困难和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写照。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壮观的场景,龙象随从,香花缭绕,形容僧人的威仪和德行所带来的祥瑞气息,以及其影响力所及之处。
最后,“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向这位高僧学习,成为他的弟子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传承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这里的“法”指的是佛法,即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蘖山僧希运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高僧的崇敬之情和对佛法传承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