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识贤尊熟,常将远到期
出处:《赠夏肯甫》
宋 · 叶适
自识贤尊熟,常将远到期。
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恨菊来何久,愁梅去转迟。
应留起春蛰,词落未堪悲。
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恨菊来何久,愁梅去转迟。
应留起春蛰,词落未堪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自:从。识:认识。
贤:尊贵。
尊:尊敬的人。
熟:熟悉。
常:常常。
将:期待。
远:远方。
期:到来。
忽:忽然。
传:传来。
千古:千年。
信:约定。
虚:空的,徒然。
抱:怀着。
疑:疑惑。
恨:遗憾。
菊:菊花。
来:来得。
何:为什么。
久:长久。
愁:愁苦。
梅:梅花。
去:离去。
转:更加。
迟:缓慢。
应:应该。
留:留下。
起:唤醒。
春蛰:春天的觉醒,比喻生机。
词:诗词。
落:落下。
未:尚未。
堪:能够。
悲:悲伤。
翻译
自从认识了您这位尊贵的朋友,我常常期待着您的到来。忽然传来千年的约定,却让我一生都抱着疑惑。
遗憾菊花为何来得如此之晚,又为梅花离去的缓慢而感到愁苦。
应该留下的是春天的生机,而不是悲伤的词句。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叶适赠送给夏肯甫的作品,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自识贤尊熟,常将远到期。”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之间相互了解、尊重与珍惜之情。"常将远到期"则是说即便是远方的友谊,也能持续到最后。
接着,“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意在表达突然听到千年之后仍可信赖的信息,这份信任如同虚幻中的真挚,但也伴随着一生的困惑与不解。
“恨菊来何久,愁梅去转迟。”这里诗人借物抒情,通过对菊花和梅花生长周期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恨菊来何久"可能是在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渴望,而"愁梅去转迟"则是对于梅花飘香后迅速凋零的不舍。
最后,“应留起春蛰,词落未堪悲。”诗人希望能留住那即将消逝的春日,但却感到言语中的哀伤已经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春蛩"在这里象征着即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词落未堪悲"则是说即使用尽了所有的语言,也难以承载这种离别之痛。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时间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友谊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