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出处:《谢李公达惠诗再答》
宋 · 韩维
功名无得得闲身,位列东朝愧汉臣。
空性屡捞潭底月,浮名那记禁中春。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莫取无心心外道,此心生处即为尘。
空性屡捞潭底月,浮名那记禁中春。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莫取无心心外道,此心生处即为尘。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谢李公达惠诗再答》。诗中,作者以一种淡泊自省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首句“功名无得得闲身”,流露出对功名未遂的淡然,认为能够获得清闲之身已是不易。接着,“位列东朝愧汉臣”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朝廷上有所建树的谦逊和自责,暗示了对古代贤臣的仰慕。
“空性屡捞潭底月,浮名那记禁中春”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追求空灵心境,不执着于世俗浮名,即使身处宫廷也忘却了春光的美好。诗人强调知音难觅,自己更倾向于与无言之士为伍,反思学问之道,期待遇到能超越常规之人。
最后两句“莫取无心心外道,此心生处即为尘”,告诫人们不要追求虚无的心外之物,因为真正的内心世界即使在纷扰中也会染上尘埃,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韩维诗风的内敛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