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松嶂声声月,僧踏枫林步步霜
出处:《古田极乐寺晓起》
明 · 徐熥
听尽莲华刻漏长,山深岚翠满绳床。
鸟啼松嶂声声月,僧踏枫林步步霜。
座上落花天外雨,佛前沈水定中香。
此生总是空门客,到处皈依有法王。
鸟啼松嶂声声月,僧踏枫林步步霜。
座上落花天外雨,佛前沈水定中香。
此生总是空门客,到处皈依有法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在古田极乐寺的宁静景象,诗人细腻地捕捉了环境中的各种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联“听尽莲华刻漏长,山深岚翠满绳床”,以“莲华”象征佛教的纯洁与高雅,通过“刻漏”这一古代计时工具,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同时“山深岚翠”则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颔联“鸟啼松嶂声声月,僧踏枫林步步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鸟儿在松树间啼鸣,月光下显得格外清脆悦耳;僧人踏过枫树林,每一步都留下了霜的痕迹,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僧人的修行之路。
颈联“座上落花天外雨,佛前沈水定中香”,将画面推向了更高层次的禅意。落花与雨水交织,不仅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也寓意着自然界的无常变化;“沈水”即沉香,其香气在佛前弥漫,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尾联“此生总是空门客,到处皈依有法王”,点明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他自认为是佛门的旅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始终有佛法的指引,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