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全文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

出处:《次韵山居 其二
宋 · 方岳
诸老鸣靴日上朝,有人幽处厌喧嚣。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
天不与生犀插脑,人今能几宝围腰。
从吾所好宁相误,洙泗坛荒有玉条。

注释

诸老:老人们。
鸣靴:穿着靴子发出声音。
日上朝:早晨上朝。
幽处:幽静的地方。
喧嚣:嘈杂声。
江乡:江南地区。
稻成熟:稻谷成熟。
茅屋:简陋的房屋。
山寂寥:山间寂静。
天不与:上天没有赐予。
生犀插脑:犀牛角插在头上(古人认为犀牛角可以辟邪)。
人今能几宝:人的财富能有多少。
宁相误:宁愿跟随。
洙泗坛:孔子讲学的地方,代指儒家学问。
玉条:宝贵的教诲或法则。

翻译

每天早晨,老人们穿着靴子上朝,有人在幽静的地方厌恶喧闹。
江南十月稻谷已熟,只有茅屋中的一盏灯火,山间显得格外寂静。
上天没有赐予犀牛角插在人的头上,人的财富又能有多少围绕在腰间。
我宁愿跟随自己的喜好,即使可能会犯错,孔子的讲坛虽然荒芜,仍有宝贵的教诲留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诸老鸣靴日上朝”表现的是山中长者的日常起居,与世间官场的繁华无关。紧接着,“有人幽处厌喧嚣”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喧闹世界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收图景。稻子在十月份成熟,显示出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循环,同时茅屋里的孤灯映衬出山中的静谧与诗人的孤独。

“天不与生犀插脑,人今能几宝围腰”这两句则是在抒发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天地万物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满足人类的贪婪欲望,人们对于金钱和财富的追求往往是徒劳的。

最后,“从吾所好宁相误,洙泗坛荒有玉条”表达了诗人坚守个人喜好的决心,即使是对错过的机会,也不后悔。洙泗坛荒指的是古代祭祀神灵的地方,而“有玉条”则象征着真理或美德的存在。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