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
出处:《寄汤惕庵先生》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早辞旄节遂抽簪,渺渺高踪不可寻。
江上二毛生子舍,天中孤月照臣心。
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
近别海头无一字,壶公岩迥璧潭深。
江上二毛生子舍,天中孤月照臣心。
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
近别海头无一字,壶公岩迥璧潭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寄汤惕庵先生》。诗中以“早辞旄节遂抽簪”开篇,描绘了主人公辞官归隐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接着,“渺渺高踪不可寻”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江上二毛生子舍,天中孤月照臣心”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坚守,同时也暗示了他虽处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质。青松与白石的意象,则象征着主人公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青松自必千年老,白石聊为半夜吟”,通过对比,凸显出主人公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自我,坚持自我价值的信念。
最后,“近别海头无一字,壶公岩迥璧潭深”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感慨。海头的“无一字”暗示了通信的中断,而壶公岩与璧潭的描写,则营造了一种静谧深远的意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高洁品质和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在面对人生变故时的坚韧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