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白额当道卧,东西之人不敢过
出处:《射罴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草枯燎发原野赤,老罴愤起千军敌。
将军名号巴而思,白羽惯数黄狼肋。
老罴决石如怒猊,将军立马攒霜蹄。
满弓一射正贯脾,马前突立人而啼。
南山白额当道卧,东西之人不敢过。
少年匹马随噪呼,从渠生拔白额须。
刳白额,作饭器,坐令泰山之妇歌好世。
将军名号巴而思,白羽惯数黄狼肋。
老罴决石如怒猊,将军立马攒霜蹄。
满弓一射正贯脾,马前突立人而啼。
南山白额当道卧,东西之人不敢过。
少年匹马随噪呼,从渠生拔白额须。
刳白额,作饭器,坐令泰山之妇歌好世。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场景,以草原秋日为背景,熊罴作为猎物,展现了英勇的将军巴而思的勇猛与智谋。"草枯燎发原野赤"形象地刻画了荒芜而炽热的环境,烘托出紧张的气氛。"老罴愤起千军敌",熊罴象征着强大的敌人,而将军的出场则充满气势。
"白羽惯数黄狼肋"暗示将军箭术高强,"怒猊"和"攒霜蹄"则描绘了将军骑马射杀熊罴的英姿,动作迅猛有力。"满弓一射正贯脾"精准无比,令人惊叹。接下来,诗人通过"南山白额当道卧"进一步渲染熊罴的威势,然而在将军面前,它却只能任人宰割。
"少年匹马随噪呼",少年的加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从渠生拔白额须"描述了轻松拔取熊罴须发的瞬间,显示出胜利者的得意。最后,"刳白额,作饭器",熊皮被用来烹饪,画面充满了野性和生活气息,"泰山之妇歌好世"则寓意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精彩的狩猎,同时也寓含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杨维桢的诗风豪放,此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