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一篇封禅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应须急作南征计,漠北风沙不可留。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书归:书信寄回。
说:表达。
我:指诗人自己。
愁:忧虑,烦恼。
知:知道。
君:你。
北城:北方的城市。
幽:幽静,清幽。
一篇:一篇文章。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才难学:才华难得掌握。
势易求:容易得到。
欲:想要。
山僧:山中的僧人。
论地券:讨论土地所有权。
事田畴:料理田地。
急作:赶紧做。
南征:向南出征。
漠北:北方沙漠地区。
不可留:不能停留。
翻译
远方的信件带来说我满心忧愁,我知道你不会忘记北方那片静谧的城楼。撰写一篇封禅的文章才华难以习得,但三亩荒地的耕作却容易实现。
我想和山中的僧人讨论土地归属,甘愿与邻居一起料理田地的事务。
应当赶紧计划南下,因为北方的风沙无法长久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寄友人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切情感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万里书归说我愁”,表达了诗人通过书信来传递自己的忧愁,因为书信能够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心中的不舍与牵挂。这里的“愁”字承载着对远方朋友深厚的情感。
“知君不忘北城幽”,诗人相信他的朋友不会忘记那座北方的城市,那里的幽静和孤独都是他们共同的记忆。这一句传达了友情的牢不可破,尽管相隔遥远,但心中始终有着对彼此的思念。
“一篇封禅才难学”,这里的“封禅”指的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文学境界。诗人认为达到这样的文学水平并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这也反映了王安石本人的文学追求和对朋友文学才华的赞赏。
“三亩蓬蒿势易求”,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理想。诗人认为想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并不难实现。这是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一种向往。
“欲与山僧论地券”,这里的“山僧”可能指的是隐居在深山中的高僧。诗人想要和他探讨关于土地或田园生活的话题,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融合。
“愿为邻舍事田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成为田园生活中的一部分,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共同耕作土地。这里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应须急作南征计”,这一句突然转变为对未来的计划和行动的思考。在这里,“南征”可能指的是一种远行或是出征的打算,这表明诗人内心中存在着某种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改变的欲望。
“漠北风沙不可留”,最后一句则描述了一个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的场景。这里的“漠北”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而“风沙”则描绘出一种艰苦和不适宜人居的自然条件。这也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如意之处的无奈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对文学境界的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未来的行动计划,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