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华采遍还征实,僚佐谁堪步后尘
清 · 黄本骥
边吏争迎绾绶身,乞诗蛮女识官人。
花围虎旅三千士,墨洒龙宾十二神。
案牍虽劳形转逸,旌旄暂假秩应真。
秋华采遍还征实,僚佐谁堪步后尘。
花围虎旅三千士,墨洒龙宾十二神。
案牍虽劳形转逸,旌旄暂假秩应真。
秋华采遍还征实,僚佐谁堪步后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在边疆地区的生活与职责,以及对文化活动的参与。首句“边吏争迎绾绶身”,生动地展现了官员在边疆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其中“绾绶”象征着官员的身份与权力。接着,“乞诗蛮女识官人”则描绘了地方女性对官员诗歌创作的期待,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花围虎旅三千士,墨洒龙宾十二神”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士兵比作“虎旅”,以“花围”形容他们如同被鲜花环绕,既展现了军队的威武,也暗示了边疆的和平景象;“龙宾”则可能指接待的贵宾,以“墨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表现了文化活动的盛况。
“案牍虽劳形转逸,旌旄暂假秩应真”揭示了官员日常工作的辛劳与忙碌,但同时也强调了他们在文化传承与地方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案牍”代表公务文书,“旌旄”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仪仗,这里用以象征官员的权威与职责。通过“假秩应真”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员既有辛劳又有荣誉的双重认识。
最后,“秋华采遍还征实,僚佐谁堪步后尘”总结了诗人的感慨。秋天的花朵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而“征实”则意味着收获与成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身及同僚在工作与文化活动中所取得成就的认可,并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追随他们的脚步,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疆地区官员的职责与生活,还蕴含了对文化传承、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