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楼玉窗照清晓,羽衣缟带纷交参
出处:《十一月廿九日沧趣楼雪中作》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梦中欢呼夜大雪,开门失笑吾饱谙。
错疑江亭枯苇际,四顾一白云昙昙。
北方无梅负雪白,而我手种缘江潭。
琼楼玉窗照清晓,羽衣缟带纷交参。
少焉天洗图画出,圭笏屹立排层嵁。
旧醪入手不待劝,花光雪色欺酡?。
凭栏兀兀意忽忽,墟烟不动林禽韽。
南人柔脆狃冬燠,牖户不戒输鸠䳺。
江山如此恣僵卧,但有好事人两三。
宁知长安数尺澝,达者车马穷步担。
至尊诚祈百寮贺,流民三辅无寸褴。
嗟余弱冠见南雪,中兴之际方刘戡。
上元甲子上元夜,省忆灯下粗能谈。
村翁九十有四五,儿时亦睹鹅毛毵。
次年田园遂大稔,乾嘉全盛言醰醰。
百年两雪无此大,或者地气自北南。
幸民陇亩冻不死,愿和击壤歌和甘。
错疑江亭枯苇际,四顾一白云昙昙。
北方无梅负雪白,而我手种缘江潭。
琼楼玉窗照清晓,羽衣缟带纷交参。
少焉天洗图画出,圭笏屹立排层嵁。
旧醪入手不待劝,花光雪色欺酡?。
凭栏兀兀意忽忽,墟烟不动林禽韽。
南人柔脆狃冬燠,牖户不戒输鸠䳺。
江山如此恣僵卧,但有好事人两三。
宁知长安数尺澝,达者车马穷步担。
至尊诚祈百寮贺,流民三辅无寸褴。
嗟余弱冠见南雪,中兴之际方刘戡。
上元甲子上元夜,省忆灯下粗能谈。
村翁九十有四五,儿时亦睹鹅毛毵。
次年田园遂大稔,乾嘉全盛言醰醰。
百年两雪无此大,或者地气自北南。
幸民陇亩冻不死,愿和击壤歌和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中所见的大雪景象,以及醒来后的惊喜之情。他误以为是在江亭边的枯苇丛中,环顾四周,只见一片洁白如云的雪景。诗人感叹北方没有梅花与雪相映,而他自己曾在江边种植,此刻琼楼玉窗在清晓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仙界景象。接着,他描述了雪后天晴,山水如画,官员们欢庆的场景,以及自己对丰收的期待。
诗人感慨南地之人因气候温暖而对大雪不常见,未加防备,而京城的贫富差距也在此刻显现。他回忆起少年时期见过的大雪,那时正值国家中兴,与现今的盛世相呼应。诗人以村翁和鹅毛比喻,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民生的关注,希望百姓能在严寒中生存,生活富足,能像古人击壤歌唱那样和谐欢乐。
整首诗通过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体现了清末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