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笙歌远,蓬壶日月偏
共契中元会,初修内景篇。
游方依地僻,卜室喜墙连。
宝笥开金箓,华池漱玉泉。
怪龙随羽翼,青节降云烟。
昔去遗丹灶,今来变海田。
养形奔二景,鍊骨度千年。
骑竹投陂里,携壶挂牖边。
洞中尝入静,河上旧谈玄。
伊洛笙歌远,蓬壶日月偏。
青骡蓟训引,白犬伯阳牵。
法受相君后,心存象帝先。
道成能缩地,功满欲升天。
何意迷孤性,含情恋数贤。
拼音版原文
--
--
--
--
--
--
--
--
--
--
--
--
--
--
注释
道流:指道家学者或道士。柱史:古代官职,这里比喻道家中的重要职位。
真仙:真正的仙人。
中元会:道教节日,也是修炼者聚会的日子。
内景篇:指修炼内在精神世界的经典或方法。
游方:四处游历修行。
地僻:偏远的地方。
宝笥:珍贵的箱子,常用来存放经文或法器。
金箓:金色的经文,象征高深的道家经典。
怪龙:神奇的龙,象征超自然的力量。
青节:青色的竹子,象征清高和坚韧。
丹灶:炼丹的炉灶,象征修炼活动。
海田: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二景:指日月,象征阴阳二气,是修炼的重要概念。
鍊骨:修炼身体,使之脱胎换骨。
骑竹:儿童游戏,比喻纯真无邪的生活。
携壶:携带酒壶,象征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入静:进入冥想状态,深度修行。
谈玄:讨论玄学或深奥的道理。
伊洛:伊水和洛水,代指中原文化繁荣之地。
蓬壶:蓬莱仙岛,象征仙境。
青骡:颜色特殊的骡子,可能象征某种指引。
蓟训:未知具体所指,可能是一种教导或指引的方式。
白犬伯阳:可能指代老子(李耳),传说他骑白驴过函谷关。
相君:可能指代某位前辈高人。
象帝:超越形象的神明,可能是道的化身。
缩地:道术之一,能够缩短空间距离。
升天:成仙的象征,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
孤性:独立不群的本性。
数贤:多位贤者,可能指他的师友或心中的理想人物。
翻译
作为道家学者担任柱史,向下传授真理给真仙。共同约定在中元会相聚,开始修炼内在的修行篇章。
游历四方偏爱偏远之地,选择建屋喜邻近的墙垣相连。
打开宝箱取出金色经文,华美池塘中漱洗如玉的清泉。
奇异的龙随着翅膀飞翔,青色的竹节伴着云烟降临。
昔日离开留下炼丹的炉灶,如今归来一切已变成沧海桑田。
修身追求阴阳二气,修炼骨骼期望超越千年寿命。
骑着竹马嬉戏于坡地,提着酒壶挂在窗边。
曾在洞中静心修行,也曾在河边谈论玄妙之道。
伊洛之地的笙歌遥不可及,蓬莱仙境的日月另有一番偏爱。
青骡遵从蓟训的引导,白犬由伯阳牵引前行。
修行之法承继相君之后,心中所念超越形象的神明之前。
道行大成能缩短距离,功德圆满渴望飞升成仙。
为何迷失孤独的本性,满怀情感依恋着几位贤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严维创作的,名为《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道教修行生活和追求长生不老之境的诗句。
诗中的“道流为柱史,教戒下真仙”表明了对道教经典与修行方法的重视,以及对道教中真仙境界的向往。"共契中元会,初修内景篇"则指在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共同参与道教仪式,并开始修习内丹术。
“游方依地僻,卜室喜墙连”描绘了寻找隐逸之所,以便于修行的意境。"宝笥开金箓,华池漱玉泉"则是对道教中修炼丹药、清净泉水的追求。
“怪龙随羽翼,青节降云烟”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羽化升天的向往。而"昔去遗丹灶,今来变海田"则显示出对过往失误和现实转变的反思与期待。
“养形奔二景,鍊骨度千年”说明了修行者的养生之道和长生不老的追求。"骑竹投陂里,携壶挂牖边"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画面。
“洞中尝入静,河上旧谈玄”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静心修道的渴望。"伊洛笙歌远,蓬壶日月偏"则表现出对遥远古代圣人的怀念,以及时间流转中的一种超然物外之感。
“青骡蓟训引,白犬伯阳牵”中的“青骡”和“白犬”可能是隐喻或象征性的用语,指向道教中的某些修行法门或境界。"法受相君后,心存象帝先"则显示了对道教宗师的尊崇,以及对于更高层次神灵的敬仰。
“道成能缩地,功满欲升天”表达了一种道教中修炼成功、即将达到羽化登仙境界的情景。而“何意迷孤性,含情恋数贤”则表现了对现世繁华所迷惑的自省,以及对于少数几位贤者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与道教修行之美好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