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都城客,孤身冒百艰
出处:《九月十三日出善利门》
宋 · 陈师道
十载都城客,孤身冒百艰。
一饥非死所,万里有生还。
去国吾何意,从人病不间。
共看双白鬓,似得半生闲。
一饥非死所,万里有生还。
去国吾何意,从人病不间。
共看双白鬓,似得半生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载:十年。都城:京城。
客:漂泊者。
孤身:独自一人。
冒:面对。
百艰:无数困难。
一饥:饥饿。
非死所:不是死亡的归宿。
万里:万里之遥。
有生还:仍有生存希望。
去国:离开国家。
吾何意:我有什么打算。
从人:随波逐流。
病不间:疲惫不堪。
共看:共同看到。
双白鬓:两鬓斑白。
似得:仿佛得到。
半生闲:半生的悠闲时光。
翻译
十年来京城漂泊,独自面对无数困苦。饥饿并非死亡的归宿,即使万里也能寻回生机。
离开国家我有何打算,随波逐流只觉疲惫不堪。
共同看着两鬓斑白,仿佛半生忙碌已成过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九月十三日出善利门》,虽然题目中给出了,但根据你的要求,我仅就内容进行鉴赏:
"十载都城客,孤身冒百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长期在京都为客,历经种种艰辛,生活孤寂而艰难。
"一饥非死所,万里有生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存困境的坚韧态度,即使面临饥饿,也坚信自己能够熬过难关,有朝一日能够脱离困境,返回故乡。
"去国吾何意,从人病不间",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离开国家并非本愿,而是因为疾病缠身,不得不随波逐流。
"共看双白鬓,似得半生闲",最后两句感慨万分,与友人共看自己斑白的双鬓,感叹岁月匆匆,似乎只有在这样的半生漂泊后,才体会到些许闲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艰辛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