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下,日西尽,雁南飞
出处:《芳草渡/系裙腰 其一》
宋 · 张先
双门晓锁响朱扉。
千骑拥、万人随。
风乌弄影画船移。
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寒潮小,渡淮迟。
吴越路、渐天涯。
宋王台上为相思。
江云下,日西尽,雁南飞。
千骑拥、万人随。
风乌弄影画船移。
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
寒潮小,渡淮迟。
吴越路、渐天涯。
宋王台上为相思。
江云下,日西尽,雁南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在秋天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画面:双门轻启,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伴随着早晨锁链的声音,一群骑士和众多随从汇聚在一起。这既表达了主人公地位不凡,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别离。
"风乌弄影画船移"一句中,"风乌"指的是翱翔于天际的黑色云雾,而"弄影"则是对风吹动水面造成的波光粼粼之景象的描写。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宁与忧郁。
接下来的"歌时泪,和别怨,作秋悲"则直接流露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在这句中,诗人用"歌时泪"形象化地表现了自己在告别之际的哀伤与不舍,而"和别怨"则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怀有的怨恨。"作秋悲"则是整首诗情感的总结,秋天常被古人用来表达凄凉、孤寂之意,这里也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之情。
"寒潮小,渡淮迟"一句中,"寒潮小"描绘出秋日河水微波的景象,而"渡淮迟"则暗示着行者对过往不舍,不愿离去的心境。淮河在古代常作为南北分界之地,这里也暗指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眷恋。
"吴越路、渐天涯"一句,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而又遥不可及的空间。这里的"吴越路"是古代指南北通道,而"渐天涯"则形象化了时间与空间的极限。
最后一句"宋王台上为相思",诗人登上了名为"宋王台"的地方,这个地方或许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或是某种历史记忆。在这里,诗人的相思之情达到了顶峰,也成为全诗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勾勒出一幅别离与怀念交织的画卷。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更凸显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春思秋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