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出处:《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唐 · 李商隐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翻译
当年的芬芳桂花各有一株,出行的日期还未确定在春天里。江中的鱼儿和北方的大雁常常想起彼此,而秦地的树木、嵩山的云雾却对此毫不知情。
每当经过下苑,总会想起那些往事,东门外的送别又总是匆匆忙忙。
灞陵的柳树没有离别的哀愁,不要徒然折下柳条赠给心中的思念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隠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芳桂当年各一枝”,通过对过去共同摘桂花的回忆,开启了对远方朋友的情感联想。“行期未分压春期”则透露出诗人在临别时刻所承受的心情重压和对友谊的珍视。
接下来的“江鱼朔雁长相忆”,借用自然景物描绘出深切的怀念之情,江鱼与大雁都是古代常用的离别思念象征。紧接着,“秦树嵩云自不知”则表达了诗人在分别之后,对于朋友所处环境的无从得知和关心。
“下苑经过劳想像”,这里的“下苑”指的是长安城南的下杜县,诗人通过对过往地点的回忆来表达内心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思念。接着,“东门送饯又差池”则是在描述每逢佳节,朋友之间互赠食品以示思念,但这次却未能如愿。
最后两句“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诗人通过对灞陵一带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即使在自然美景中也无法忘怀离别之痛。同时,诗人希望朋友不要轻易将长条柳枝赠送他人,因为每一根都承载着他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生活中的不舍与关切,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贵。李商隐以其独特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愫巧妙地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了唐代士人之间深厚的情谊。